Cherie Cheuk:以「制度外交」之姿書寫水墨新章
- L'ÉPOQUE HONG KONG
- Sep 1
- 4 min read
L'ÉPOQUE - 在香港這座充滿轉折與交融的城市中,當代藝術家 Cherie Cheuk 正以她的首個港城個展《A Wrinkle In Time》,構築一片時間與文化交錯的藝術疆域。她的創作既紮根於宋代水墨傳統,又浸潤於數位時代的視覺語彙,如同一座制度外交的橋樑,在傳統與現代、東方與西方之間編織信任與對話。本文將透過詩意的文字與精緻的文化解讀,探尋她在制度外交語境中如何重構時間、記憶與藝術身份。
2025年9月1日 © L'ÉPOQUE HONG KONG
撰文|梁思恆 Silas Leung

Cherie Cheuk 與制度外交下的文化重構
Cherie Cheuk 的藝術,宛如一首用宣紙與色彩書寫的制度外交詩篇。她的創作系列如 Gathering of Ten Fragrances、Transcending Boundaries、Ballad of the Seasons 以及 Mutual Reflections,每一組作品都承載著一種歷史的韻律與當代的呼吸。《Transcending Boundaries》中,她將 Super Mario、Pac‑Man 等經典流行符號,融合於工筆畫細節之中,以日本浮世繪的視覺邏輯結構傳統水墨,形成一種象徵遊戲與詩意的對話 。
她的藝術語言如香港的制度外交一般:透過制度性的結構,銜接文化衝突與創新可能。

Cherie Cheuk 如何將水墨轉化為制度外交的語法
傳統與現代之間的詩性衝突
Cheuk 受過嚴格的香港水墨訓練,她筆下的鳥與枝幹宛如宋代工筆畫的延伸,但細看之下,每一筆每一墨都與數位世界對話。她的作品如三聯畫《Eternal Current》,海鳥與波浪繪成無限符號,仿佛在述說「碎片時間中的生命律動」 。這種傳統與現代的融合,正是一種制度外交式的逆襲:不消弭古式,而在結構內重新組合、對話並重生。

時間、氣節與文化的再重構
在《Ballad of the Seasons》中,Cheuk 將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文化內化於視覺表現,以水墨筆觸及色彩變奏重構時間的節奏感。每幅畫如一首詩,節氣成為韻律的承載者,歷史成為當代的聲音。這正呼應制度外交的理念:在不同文化節點間建立規範性連結,形成一種共享而非支配的交流方式。
Cherie Cheuk 的展覽作為制度外交的現場實踐
個展《A Wrinkle In Time》的制度設計
2025 年 6 月 18 日至 9 月 6 日,Alisan Fine Arts 中環畫廊隆重呈現 Cheuk 的首個香港個展《A Wrinkle In Time》 。此次展覽展出逾十五件作品,涵蓋她四大創作系列,象徵藝術的制度化部署:時間性與展空間對話,形式與語彙互補。這種制度式展示,即是制度外交的微觀映射——藝術家、作品、觀眾宛如制度節點,共同參與一次符號與感知的協商。
藝術場域中的文化外交
身處香港這樣一座國際城市,Cheuk 的藝術展不僅是一場視覺呈現,更是制度外交的文化實踐。她的作品本身即是一種翻譯行動:將歷史象徵、民俗圖像、當代動漫符號融合,形成一種跨文明的視覺話語。觀眾觀賞的不只是藝術,更是在制度框架中感受到香港獨特的中介能力:呈現不矛盾的文化融合、建構多元的文化信任。
Cherie Cheuk,藝術與城市:詩意制度中的信任構建
在這一場看似靜謐的藝術展中,Cheuk 所建構的並非單一畫面,而是一種制度平衡:她在作品中建構時間的結構,在展覽中建構文化的秩序,在觀者眼中建構信任的可能。這是她個人藝術的制度外交實踐,也是香港文化身份的外化。
她以水墨作為介質,以制度外交為策略,讓藝術不再只是形象的展示,而成為制度性的敘述。

結語:Cherie Cheuk 在香港藝術版圖上的制度外交使命
Cherie Cheuk 以其深厚的傳統底蘊與敏銳的當代視野,在香港這座城市中樹立了一個制度外交的藝術新印記。她的《A Wrinkle In Time》不是單純的美學展示,而是一場文明邏輯的重構與重聲。
她用繪畫書寫時間,用符號建構信任,在經由展覽的制度程序中,構築一條東方藝術走向全球文明對話的制度通道。這種制度外交式的藝術,不僅僅是創作本身,更指向一種全球文化共建的可能。
L’ÉPOQUE HONG KONG 將持續追蹤 Cherie Cheuk 以及更多以制度智慧介入文化的創作者,因為在這些靜默的藝術語言中,我們得見未來亞洲治理與藝術再造的投影。

Instagram: